优势智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这里有,被忽视的2.55亿消费人群2020年10月28日   优势智业



根据《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3亿人,老年人口总消费61.26万亿元,分别是2020年的1.89倍、8.73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口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2.55亿人、3.71亿人、4.37亿人和4.83亿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0.29亿人、0.43亿人、0.67亿人和1.08亿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老龄市场的潜力已不容小觑,品牌商家应该很热衷于“银发经济”才对,但我们翻阅了近3-5年的营销案例,发现针对老年群体的成功营销案例几乎为0。

当下,品牌仍主要聚焦于所谓的z世代,铺天盖地的“年轻化”,而2.55亿的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被忽略。

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老年人消费空白的营销现实里?


01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老龄化市场主要存在以下3点问题。

供需严重失衡

2006年,中国老年用品消费能力达到6000亿元。但市场上仅能提供1000亿元的商品。如果数据显示正确,那从市场情况看,针对老年人的商品十分匮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国内开发老年用品的生产厂家很少,老年人用品市场除了保健品“一枝独秀”外,其他产品相对匮乏。 

包括服务性的家政服务、医药类的保健养生、健身器材、生活用品的服饰、日用品、教育、旅游、玩具、食品等行业品牌呈现空白状态。


需求认知偏差

由于缺乏关注和了解,品牌在面对他们时,往往笼统地将老龄化群体视作一个整体,一厢情愿地认为老年人的需求都是同质化的,没有性别、年龄、地域、价值观等需求差异。

关注“老年”需求,是目前行业里的认知惯性。市场一直默认老年人需要同质化的老年产品,忽视了这个群体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普世和新兴需求。

而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的老年人口,在老龄产品的需求和消费能力上差异很大。

处于老龄阶段的老年人与将来进入老龄阶段的老年人,在消费理念、消费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两极分化趋势严重

老龄群体经济能力的高低差别决定了不同的需求能力,商业资源向高端老龄化人群倾斜,而社会及公共资源向需要补助的老龄化人群倾斜。

而处于中间阶层的老龄化群体在中国市场上呈尴尬状,他们并未脱离勤俭节约,而物质生活的富足却又给予了他们享受生活权利。缺少来自子女们的陪伴与关心,导致空巢老人与独居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急剧上升。

我们分析总结得出,由于没有品牌认真地去开发产品,去开发营销,去开发市场,导致中国老年产业市场面临着市场匮乏与老年人消费需求脱节的窘境。


02


优势君认为,想要拥抱广阔的银发市场,首先要打破我们对中老年人的需求偏见。

以中老年人服装为例,老年人被标签化,服装的整体多为“低廉”,呈老套沉闷、严重缺乏设计感等趋向。





根据10月23日趣头条联合澎湃新闻发布的《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男性用户占比48.21%,女性占比51.79%;51.12%用户分布在一二线城市,48.88%分布在三四五线城市。




银发冲浪族在移动互联网上投入的时间已不输于年轻人,并形成固定网络生活轨迹,与年轻人一样,网络也成为老年生活的重要信息来源,社交、娱乐、消费等生活场景的重要工具。

以京东为例,在疫情期间,京东50岁以上用户购买美妆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1%,香水、彩色染发、户外运动这类一般被认为是年轻人消费的商品,也在老年群体里逐渐流行起来。

这种需求转变不仅会带来许多文化娱乐需求,也会带来巨大的与美和时尚相关的消费品需求。

总而言之,老年人的同质化现象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消融,未来银发族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清晰。



03



优势君认为,拥抱房间里的大象刻不容缓。

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的银发组选手正在集体患上“变老拖延症”。他们的需求越来越普世和新兴化。

有2.55亿人的生活场景重心正在从家庭向社交转变,聚会、健身运动、老年大学、公园广场活动、逛街购物等外出、社交场景成为生活主要内容。

他们正在试图摘掉自己老年人的标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品牌营销人做的是,换个角度,正视银发群体,用经营年轻人的方式面对银发群体,正面解决他们的“变老拖延症”需求。

未来,这也即将是我们要面对的需求。

他们,也是将来的我们。






分享至

上一篇:今年双十一,三只松鼠搞大了下一篇:百度的品牌营销终于打到点上了!

相关推荐